《玉藻》:“纩为茧,缊为袍,为,帛为褶。”《注》:“纩谓今新绵也,缊谓今纩及旧絮也。”《周官·玉府·注》:“燕衣服者,巾絮、寝衣、袍之属。”此皆今之丝绵(《说文》曰:“絮,敝绵也。”而《公羊》昭二十年《解诂》谓:“絮谓新绵。”盖初以纩为新,絮为旧,后亦以良楛言之,故《玉藻·注》于絮上特加旧字,《疏》顺《注》意,谓“好者为绵,恶者为絮”也),唯贵富者用之,贱贫者则衣褐。《诗》:“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笺》:“褐,毛布也。”《孟子》:“许子衣褐。”《注》:“褐以毳织之,若今马衣。”此其本义。《注》又曰:“或曰褐编,枲衣也。一日粗布衣。”则非本义也。
染色亦自古有之。《月令》:季夏,“命妇官染采。”《周官·地官·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天官·染人》:“掌染丝帛,掌凡染事。”《考工记》:“钟氏染羽。”《注》曰:“羽所以饰旌旗及王后之车。”《疏》曰:“《夏采·注》云:夏采夏翟羽色。《禹贡》:徐州贡夏翟之羽,有虞氏以为,后世或无,故染鸟羽,像而用之,谓之夏采。此是钟氏所染者也。”此并古代掌染色之官也。
《尔雅》:“一染谓之(《既夕礼·注》:‘一染谓之,今红也。’《论语》:‘君子不以绀饰。’孔曰:‘一入为。’《疏》曰:‘未知出何书。’按:此殆字误也),再染谓之窥(《士冠礼·注》:‘再入谓之赪。’),三染谓之。”(《钟氏》:“三入为。”《士冠礼·疏》:“一染至三染,同名浅绛。”《钟氏·疏》:“此三者皆以丹秫染之。”)《士冠礼·注》曰:“朱则四入与?”《考工记·钟氏》曰:“五入为,七入为缁。”《注》:“凡玄色者,在缁之间,其六入者与?”《疏》曰:“绀入黑则为,此五入为是也。更以此玄入黑汁,则名七入为缁矣。”(《士冠礼·疏》:“以入黑则为绀,以绀入黑则为。”《钟氏·疏》云:“若入赤汁,则为朱;若不入赤而入黑汁,则为绀矣。”又云:“缁与云相类,故礼家每以缁布衣为玄端也。”《染人》:“夏玄。”《注》:“玄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考工记·钟氏》则染术也。染玄则史传阙矣。”《士冠礼·注》:“爵弁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或谓之。”《巾车·注》:“雀黑多赤少之色也。”《疏》:“以再入黑汁,与爵同。”《染人》:“秋染夏。”《注》:“染夏者,染五色,谓之夏者,其色以夏翟为饰。《禹贡》曰:羽[]夏翟,是其总名。其类有六:曰翚,曰摇,曰畴,曰甾,曰希,曰蹲。其毛羽五色皆备成章,染者拟以为深浅之度,是以放而取名焉。”《天官·缝人·注》:“柳之言聚诸饰之所聚。”《疏》:“柳者,诸色所聚。日将没,赤色兼有余色。”)此古者染色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