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第二年的战况(1915年8月—1916年)
【英国西线突击的失败】英国在欧洲西线的军队到1915年9月已增到一百万人。英国的军火在大战之初原本并不充分,后来向美国购买了不少,于是决定和德国军队在法国北境阿拉斯(Arras)的东北一决雌雄。当时双方的正面战线达十五英里至二十英里,激战的结果是德国的战线往后移了二三英里。协约诸国想把德国军队逼退到法国和比利时两国境外的希望又宣告破灭。
【塞尔维亚失利和保加利亚参战】西线方面虽然有英国军队不断进逼,德国军队仍能于战胜加里西亚的俄国军队后,侵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本是世仇,乃于1915年10月乘机加入同盟国一方,向塞尔维亚进攻。双方苦战了两个月,塞尔维亚最终因两面受敌,全境沦陷。
【希腊态度的转变】当时英法两国虽然都有军队在希腊的萨罗尼加港登陆,但是也无法挽救塞尔维亚。至于希腊政府对于战事的态度,此时还没有明确。国王君士坦丁是德国皇帝的姻亲,他当然会偏向于德国一方,而首相凡尼济罗斯则希望站在协约诸国一方,因此希腊就严守中立。直到1917年希腊国王因为政策不同而被逐后,希腊才加入协约国一方。
【凡尔登战役】德国军队于1915年在欧洲西线稍退之后,德国皇太子又于次年春集合大军企图攻击法国东境的要塞凡尔登。1916年2月到7月间,双方战况极为惨烈,德国军队大有压倒法军、直入巴黎的趋势。协约诸国无不栗栗危惧,惶惶不可终日。但是经过半年的激战,法国霞飞将军最终阻止了德国军队前进的步伐。1916年3月,英国将葡萄牙拉入战团,又因前方苦战日久,损失惨重,士兵急需补充,不得已在5月决定征兵,凡十八岁以上、四十一岁以下的健全男子,均须入伍当兵。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协约国一方的危急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