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于宁波紫园
绪论
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烽火熊熊燃烧之际,中国现代文坛上崛起了一批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年轻作家。其中有一位年龄最小、成名较晚、对当时抗战文学贡献较大的作家,他就是本书所要论述的骆宾基。
骆宾基,原名张璞君,1917年2月生于吉林省珲春县一个茶商家庭。家乡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性格、文化传统以及政治敏感性极强的历史地位,都给幼小的骆宾基以深深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又从白金泰老师那里领受到了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悲壮情感,并在后来下乡务农中与汉族、朝鲜族贫民产生了“休戚相关的感情”[1]。1934年,他在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旁听,特别是在北京图书馆阅读了大量鲁迅、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人的作品。1935年他又来到哈尔滨。在这里骆宾基结识了金剑啸等进步作家,为他后来踏上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从此,骆宾基便从这文学生涯的“起航点”起航,踏上了他长达近六十年的文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