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教育部正式对外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规划描绘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蓝图,明确提出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作用。这标志着我国将“四化”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四化”教育体系的提出,是我国为了应对“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挑战而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面对急速驶来的信息社会,早在20世纪末我国著名专家叶澜教授就警示,对于培养尚未存在的社会的“新人”的要求,教育应该持有超前意识。她说:“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文化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当人类社会出现了‘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的现象,当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超前’的文化意识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中国学校,尤其是承担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面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