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正是这一地鸡毛的家里家外事,拖累了李超琼的仕途发展。光绪二十三年,戊戌变法前一年,李超琼突然发现,除了捐道员外,仕途发展似乎还有别的路子,那就是走洋务路线。他观察到,凡是对洋务熟悉的官员,升迁都比较快。比如朱之榛,在江苏做官近40年,多次获省部级高官举荐。大理寺卿浙江学政徐致祥、东河总督任道镐、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张之洞都曾经举荐朱之榛。朱的一个特点是精于厘务,他也因此多次担任江苏臬司。
朱的仕途得意事实上和光绪帝的下诏求贤有关。甲午战败后,皇帝要求京内外要举荐“究心时务,体用兼备”之贤才,范围兼及“天文、地舆、算法、格致、制造诸学”,总之精通洋务尤佳。李超琼检讨自己拜访张之洞受挫的真正原因,恐怕与他当时还不是新式人才有关。因为张之洞作为晚清的洋务巨擘,对新式人才还是极为礼遇的,一个公开的例子是对湖南候补知县邹代钧的礼遇。
光绪二十三年,李超琼投身新式洋务的一个举措是对《渝报》创刊的赞助。作为四川第一张新闻报纸,李超琼襄助开办费100两银子。钱不多,但是如果把这份报纸看作股份制报纸的话,李超琼也算得上最初的21名股东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