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中国史学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东汉班固仿《史记》体裁而断代为史,写出了第一部皇朝史《汉书》,《史记》乃被尊为“正史”之首。
(二)班固和《汉书》
自西汉宣帝时《史记》面世后,渐次为学人所重。除元帝、成帝年间有褚少孙补写《史记》缺篇外,两汉之际,续作蜂起,以补《史记》所记武帝太初以后史事,作者有刘向、刘歆、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仁、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34],而以班彪(3—54年)最有成绩。他“家有赐书,内足于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撰《太史公书》“后篇”数十篇[35]。“后篇”无表、书、世家,只有纪、传。两汉之际,政治动荡,班彪曾撰《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为汉皇朝的存在和继续制造理论根据,他在“后篇”的“略论”中批评《史记》“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这反映了他的撰述思想、历史见解跟司马迁的异趣。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卒于官,他的未竟之业由其子班固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