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乱世中各方竞夺的这个“名”,其实就是引经据典而来的“谶纬之名”。有了“谶纬之名”应验于身,有志有为之枭雄才能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成功乃是“顺天应人、名实交辉”。
例如,西汉末年,“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四处流传,王莽新朝的国师刘歆甚至深信不疑,还给自己改换新名为“刘秀”,以应此谶。不料,这道谶言最终应验在了光武帝刘秀的身上。而且,刘秀登基称帝之后,还不惜保留王莽新朝通行的货币—“货泉”,以此来彰显自己身为“白水真人”这一“谶纬之名”。他如此施为,也是意欲借此压服士民之异心,巩固自己的政权。
到了东汉桓、灵二帝之时,天下渐乱,人心思变,“代汉者,当涂高”这条谶言也应运而生。据说,这条谶言源自《春秋谶》这部典籍,而《春秋谶》现今已失传,涉及“代汉者,当涂高”的只有这样一段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