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商王朝里有专门传递信息的信使,商王出行时会跟随左右,以供君主随时向臣下发布命令。殷商的信息传递是由专人送达,没有后世多级传递的迹象,所以信使在行途中会很辛苦,遭遇各种艰难险阻。有一片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一位年迈信使在路上走了26天,差不多600里的路,结果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过劳死”了。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走上几十天、几百甚至几千里路,对信使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烽火戏诸侯”背后的西周邮驿系统
西周时期,周幽王为了博宠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欺骗各地诸侯来救,以至于后来真有外敌入侵之时,反而无人出兵,导致亡国。这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早已经成为后世著名典故。抛开其中的各种教训意义不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至少在西周时期,在军事上用烽火传讯示警的制度已经确立了起来。在边境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筑有烽火台。烽火台上驻扎戍卒,一遇紧急情况立即点燃烽火,然后一座座烽火台传递下去。这种信息传递方式一直延续到后世,还演化出了许多规定,比如白天举烟、晚上举火;500人以下一道烽火,500人以上两道烽火,等等。不过,这种方式仅适合传递紧急警报,无法传达具体消息内容。所以,更加可靠的官方邮驿制度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