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经济的研究,逐渐被重视起来了。已发表的二十七八篇论文中,1980—1984年四五年间发表的就占绝大多数。这个发展趋势是可喜的。1980年以来,不但论文数量多,质量也越来越有提高。几篇研究寺院观户、梁户、奴婢放良和特权消失的文章,都是材料丰富,分析细致,论证精当的。我们跟日本学者间产生的差距已在缩小,我们已加快速度紧追上来了。
这些情况,反映出作者本人和史学界同行在寺院经济研究上的新进展。作为这个领域的拓荒者,看到研究工作的这种进展,自然感到欣慰。
第三,关于魏晋南北朝兵制的研究。
何先生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我们知道,在《二十四史》中,只是从欧阳修主持修《新唐书》时,才在书志这个部分撰写了《兵志》,并多为后人所仿效。杜佑《通典》以《兵典》为九门之一,但其论用兵之道而不记制度。因此,关于府兵制以前即北周、隋、唐兵制以前的兵制研究,乃为史家所关注。1937年,陈寅恪先生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卷第3期上发表《府兵制前期史料试释》一文,率先提出了研究府兵制以前之兵制的问题。1942年,劳幹在同一集刊的第十卷上发表《汉代兵制及汉简中的兵制》一文。这两篇文章,尤其是前一篇文章,启发了何先生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兵制的学术兴趣。为了能够贯穿两汉与隋唐在兵制上的联系,何先生认为有两条线索是必须厘清的。一条线索,就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问题,即从北周、隋、唐的府兵制上溯到拓跋族的部落组织,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何先生认为这条线索很重要,但还不能揭示其中的全部联系。因此,还有另外一条线索,这就是魏晋南朝的兵制及其衍变,以至于它跟隋唐兵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