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微动作是解读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的重要依据。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当时,一个名叫玛丽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告诉主治医生,说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剑兰花和花猫。提出请求的时候,她显得神情愉悦而放松,还不时地眯起眼睛微笑。但令人震惊的是,玛丽在回家之尝试了三种方法自杀,结果未遂。
事后,埃克曼将当时的视频反复播放,用慢镜头仔细检视,突然在两帧图像之间看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那是一个生动又强烈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只持续了不到1/15秒。后来,埃克曼发表了有关“微表情” 的理论。
1978年,埃克曼发布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他指出,人脸部的肌肉有43块,可以组合出一万多种表情,其中3000多种具有情感意义。埃克曼还根据人脸解剖学特点,将人脸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分析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就能得出面部表情的标准运动。